過去20年來(2003-2022)共1,668名記者遇害,每年平均有80人喪生

今年因工作而遭殺害的記者人數再次攀升,無國界記者(RSF)彙整過去20年間遇害記者的數據並加以分析,這兩個十年對資訊權的工作者而言尤其致命。

以俄文閱讀 / Читать на русском

無國界記者以其年度摘要報告為主要依據進行計算,在過去20年間(2003-2022),全球因其工作而遭殺害的記者總數高達1,668人——他們遭人謀殺、買兇、伏擊、死於戰區與受致命傷身亡,平均每年有80多名記者遇害,而2000年至今的遇害總數為1,787人。

「在數據背後,是那些付出生命收集資訊、尋找真相、對新聞充滿熱情者的臉孔、性格、天資與獻身。在每份年度摘要報告中,無國界記者持續記錄蓄意針對媒體工作者的不正當暴力。今年底恰可向其致敬,並呼籲各界充分尊重在任何一處工作、見證世界真實之記者的人身安全。」

德洛瓦(Christophe Deloire)
無國界記者秘書長

最黑暗的那幾年

年度死亡總人數於2012及2013年達到最高,分別有144及142名記者遇害。這兩年的峰值在很大程度上為敘利亞戰爭所導致,其後死亡人數漸降,2019年後落至歷史新低。

遺憾的是,根據無國界記者新聞自由調查報告於12月28日所顯示資料,2022年因工作遇害的記者人數為58人,為過去四年來最高值,較2021年的數據(51名記者遇害)高出13.7%。

最危險的16國

過去20年間,80%的媒體工作者遇害事件發生於16國內。伊拉克敘利亞為死亡人數最高的兩國,過去20年間共有578名記者在兩地遭到殺害,超過全球遇害記者總數的三分之一。阿富汗、葉門與巴勒斯坦的名次低於兩國。非洲國家亦榜上有名,如索馬利亞即名列阿國之後。

最危險的歐洲國家

俄國仍為對媒體工作者而言最致命的歐洲國家,過去20年間在該國遇害的記者人數高居第一。如無國界記者持續發表的報告所指出,普丁掌權後,俄國新聞自由便遭受系統性的打擊——包含致人於死的打擊。廣受關注的2006年10月7日波利特科夫斯卡亞(Anna Politkovskaya)謀殺案便是其中一例。

烏克蘭戰爭於2022年2月24日揭開序幕,這是烏國成為記者死亡人數第二高歐洲國家的原因之一。自俄國入侵以來,共有8名記者在烏克蘭遇害,但另外12人則是在過去19年間遭到殺害。

由於2015年發生巴黎諷刺性週刊《查理週刊》慘案,法國成為記者死亡人數第四高的歐洲國家。

戰區遇害記者

過去十年來,記者在武裝衝突地區面臨的風險最高。在2014年至今遇害的686人中,便有335人死於戰區(包括敘利亞、阿富汗與葉門)。2012至2016這五年間的死亡人數最高,2012年共94人遇害,2013年則有92人、2014年64人、2015年52人、2016年53人。

過去三年來,各年度的戰區遇害記者總數皆低於20人,此情況或可帶來些許鼓舞效果。除因部分戰爭局勢有所和緩之外,這些數據也反映出新聞組織所採取預防及保護措施的有效,在某些情況下,對報導的防堵及限制亦有助於降低記者死亡人數。

「和平地區」記者同樣面臨危險

即使某些國家未正式認定有戰爭發生,也不表示該地的記者必然安全,其中部分國家的記者遇害人數甚至接近榜單前席。事實上,在過去20年間,「和平地區」的遇害記者數較「戰爭地區」為高,其遇害原因多為調查組織犯罪與貪腐。

2022年有47.4%的遇害記者葬身美洲,使其成為如今對媒體工作者而言最危險的大陸,更彰顯出實施特別保護政策的必要性。墨西哥巴西哥倫比亞宏都拉斯四國名列全球最危險的15國中。許多亞洲國家也在這份悲慘的名單裡,包括菲律賓(2003年初至今已有100多名記者遇害)、巴基斯坦(93人遇害)與印度(58人遇害)。

女性記者同受其害

最後,雖然在戰區或其他環境遇害的男性記者人數遠高於女性記者(超過95%),後者同樣無法倖免於難。過去20年共有81名女性記者遭到殺害,佔媒體工作者遇害總人數的4.86%。2012年至今已有52人遭到殺害,許多遇害者在調查女權議題後身亡。某些年度的女性記者遇害人數有所增加,其中部分攀升數據尤其令人憂慮。2017年有十名女性記者遭到殺害(當年遇害的男性記者為64人),佔該年度媒體工作者死亡總數的13.5%,創下歷史新高。


提示

(*)無國界記者僅計入符合其使命所界定援助條件的記者,亦即使用任何通訊方式定期或專業地收集、處理與傳播新聞、資訊和概念,藉此服務一般利益及公眾基本權益,同時遵守言論自由原則與新聞倫理者。此定義包含專業、非專業記者與媒體工作者。

Publié le